美國財政將中國移出匯率,美國把中國移出美元匯率體系
美國蔣中國移出匯率是什么意思?
美國將中國移出匯率操縱國前名單,意思就是美國官方承認,中國并沒有通過行為來操縱匯率,也就是人民幣兌換的比率,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將取消由此引發的相關制裁措施。
美國財政部對"中國操縱匯率"怎么說?
新華社快訊:美國財政部14日公布針對主要貿易對象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并未操縱貨幣匯率以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
另據華爾街見聞網報道,沿襲過去20多年做法,特朗普也認為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同時敦促中國開放市場,允許人民幣走強。
當地時間本周五,美國財政部發布針對主要貿易對象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認定包括中國在內,沒有一位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通過操縱貨幣匯率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并未給任何一個貿易伙伴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簽。報告稱:
“中國目前持續存在對美國極大的雙邊貿易盈余,這凸顯了中國經濟向美國商品與服務進一步開放的需要?!?/p>
和去年10月的報告一樣,這次美國財政部還將中國、日本、韓國、德國、瑞士、中國六個經濟體列入匯率政策監測名單。
這是特朗普就職后美國財政部的第一份《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但并不全是本周這份報告備受關注的原因。
上一次美國指控其他國家地區操縱匯率是在克林頓任總統的1994年,當時美國指中國為操縱匯率國。此后美國還沒有將任何主要貿易伙伴明確列為匯率操縱國。
隨著特朗普當選,外界越來越擔心美國過去20多年的一貫立場會出現重大轉變,中國面臨美國采取報復措施的風險,中美貿易等雙邊關系會遭到破壞,進而威脅全球經貿發展。
眾所周知,“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口號幾乎貫穿了特朗普的競選和就任歷程。在上任首日,特朗普就重申了這一承諾。不過最近特朗普的態度出現大逆轉。
本周三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特朗普表示,美國不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當時他解釋,之所以改變競選時的承諾,是因為,現在行動可能破壞中美兩國為應對朝鮮威脅進行的對話。
美國財政部去年4月首次設立匯率政策監測名單,認定標準有三條:
與美國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
該經濟體的經常賬戶順差占GDP的比重超過3%;
該經濟體持續單邊干預匯率市場。
如果一個經濟體滿足這全部三條標準,財政部報告認定其操縱匯率,美國就將與所謂“匯率操縱國”展開談判,有可能對該國進行制裁。
美國將中國移除匯率操縱國是好事還是壞事?
美國將中國移除匯率操縱國是好事。
美國在歷史上幾次要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中國
49次
中國匯率變化
在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同時,出現了人民幣對內貶值(物價上漲)。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人民幣一方面對外升值,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卻在國內市場上的購買力日趨下降,出現了所謂的對內貶值呢?
我們都知道,人民幣匯率體現的是人民幣的對外比價關系,而國內物價水平上升和資產價格上漲則是體現了人民幣對國內商品和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的比價關系。
就一般情況而言,導致匯率變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相對利率、總供給總需求、國際收支、儲備、財政赤字、投機活動以及市場預期等等。但就近一個時期人民幣對美元的加速升值來說,主要原因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國內經濟快速增長與美國經濟呈現衰退趨勢的落差,這可能是影響匯率變化的根本因素。自2003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率連續多年保持在10%的水平以上,特別是2007年我國GDP達到24.66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幅高于2003~2007年年均10.6%的增速。而反觀其他國家,美國在進入2007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出現了較大的下滑。2007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僅增長0.6%,增幅遠低于第三季度的4.9%,其他一系列經濟數據包括就業、工廠訂貨、制造業和服務業活動指數等也顯示美國經濟正在進一步下滑。在這種背景下,人民幣升值速度不斷加快無疑是顯而易見的。
二是我國國際收支長期不平衡和巨額儲備的影響。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供不應求,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我國自1994年來,國際收支始終保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人民幣長期積攢的升值壓力不容小覷。盡管順差增速從2007年一季度開始逐漸呈現下降趨勢,但2007年我國對外貿易順差規模仍然達到2622億美元,較2006年增加847億美元。在貿易順差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我國儲備也在不斷增長,到2007年年底我國儲備余額已達1.5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3.32%,是全球最大的儲備國。儲備規模的擴大一方面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另一方面因為占款而增加的貨幣供應量又加劇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
三是國內利率水平不斷提高和加息預期的強化對匯率的影響。按照一般的邏輯,利率下降,國內資本流出;利率上升,國外資本流入。這種由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動是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方式,而資本流動將引起市場供求變化,從而對匯率產生影響。進入2007年以來,我國連續六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而美國、歐洲的一些國家則連續下調基準利率,從而導致內外利差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和趨勢被進一步強化。此外,市場參與者對市場的判斷、市場交易人員心理預期以及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受國內較高物價水平的影響,目前市場普遍預期中央銀行將進一步上調利率。在這種預期被不斷證實的條件下,加上受資產價格上漲的吸引,國際游資通過各種途徑流入我國的速度和規模都進一步提高,促使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
就人民幣對內貶值來說,目前國內物價水平上漲還主要是針對食品而言,這其中存在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比如在2007年消費價格上漲的4.8個百分點中,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為4.0個百分點,居住價格上漲的影響為0.6個百分點,其他商品與服務的影響為0.2個百分點。在今年2月份CPI高達8.7%的增幅中,拉動其上漲的主要動力仍然是食品價格,食品漲價對CPI增長的貢獻達到80%以上。當然,除了結構性問題之外,國內物價水平上升和資產價格上漲所造成的人民幣對內貶值也有其客觀必然性。這其中既有國際因素影響(包括通貨膨脹在各國之間的傳播和轉移),又有國內經濟不均衡的現實原因,具體比如全球流動性過剩、部分農產品主產國減產、石油價格高漲(據測算,油價因素占我國國內整個物價指數的比重約在5%,如果成品油價格上調10%,將拉動物價上漲0.5個百分點)、人民幣升值、國內貨幣供應量增加等。
總而言之,人民幣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并存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因為內部和外部失衡所導致的一個階段性表現,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互動關系。從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的首要任務仍然是控制物價上漲速度,避免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防止人民幣對內貶值速度的加快,這也有助于抑制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加速。針對當前物價上漲的特點,及相關部門多管齊下,已經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我們相信,通過這些舉措,物價水平能夠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幣對內貶值也能夠得到逐步緩解。
中國匯率標價
直接標價法。
匯率可以理解為價格,匯率上升則價格上升.
在匯率的表示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單位外幣折合成多少本幣來表示,為直接標價法,如中國100美元=637.35人民幣,這種方法下匯率上升的含義是單位外幣折合成本幣數增加了,即本幣貶值了.另一種為單位本幣折合多少外幣來表示,這種表示方法下,匯率上升是指本幣升值了.
國際上極大多數國家用直接標價法,因此沒有特別說明,直接標價為默認標價,匯率上升為本幣貶值.
?
請注意:本網堅決擁護中國領導,堅決打擊任何違規違法內容,若
折算兩種貨幣的比率,首先要確定以哪一國貨幣作為標準,這稱為匯率的標價方法。在市場上,有兩種不同的標價方法: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1個或100、10 0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準,折成若
干單位的本國貨幣來表示匯率。匯率越高,就表示單位外幣所能換取的本國貨幣越多,說明本國貨幣的幣值越低。
間接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折成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來表示匯率。匯率越高,就表示單位本幣所能換得的外國貨幣越多,說明本國貨幣的幣值越高。
人民幣匯率采用直接標價法。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港幣的匯率以單位外國貨幣為標準,折成若干單位的人民幣。